目前,国产仪器在科研、研发和教学用仪器市场占有率偏低,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知度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进行的《农业领域国产分析仪器设备使用与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中显示,近72%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国产仪器整体水平比进口仪器落后10~20年,21%认为落后5年;整体打分方面,49%的被调查者打出7~8分,45%的打出5~6 分,代表使用体验处于中等。此外,60%的被调查者认为已购置的国产分析仪器可以满足标准要求,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同国产仪器可以保障正常合规检测工作,但还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国产仪器只能部分满足标准要求,其他6%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不能满足要求,这也揭示出国产仪器不能完全满足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测要求的窘境 。
二是用户体验不如意。随着技术发展和竞争加剧,用户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服务。一方面,国产分析仪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设备研发者对产品外观设计认识不足,对仪器的外形观感不重视。其次,国产设备一直在软件友好性上偏弱,仪器配套软件使用复杂且智能度较低,用户操作不方便,从而降低了产品使用满意度。第三,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售后服务观念薄弱,出现问题之后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均不尽人意;而进口仪器生产企业则正好相反,不仅讲究分析仪器的外观美感,而且还配有相对充足的专业应用支持人员。
三是创新基础薄弱。分析仪器的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技术难度极高的工作。我国分析仪器研制长期处于跟踪、模仿状态,缺少相关理论基础和制造工艺研究,尤其是高端分析仪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分析仪器产业上下游脱节,企业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发展环境,导致我国自主研发的分析仪器无论是性能还是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外,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分析仪器研发工作。一方面,由于分析仪器相关的文章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在以影响因子为主的评价机制下,科研人员缺乏长期研发分析仪器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国产分析仪器整体性能相较进口分析仪器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认可度不高,通过国产分析仪器得到的数据在投稿行业顶级期刊时,数据质量易受质疑。
四是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目前,发达国家对我国分析仪器研发设置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标准方面: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标准,而国产技术暂不能满足要求,需求的不足又反过来制约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技术方面:限制技术出口,延缓分析仪器研制进程;人才方面:针对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在接触美国知识和技术时采取“视同出口”管制政策,造成我国科技人员无法接触或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影响我国分析仪器研发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分析仪器国产化和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产仪器自主创新。经过分析仪器行业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国产分析仪器发展较快,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国产分析仪器要想在检验检测行业中逐步实现替代进口,还必须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消除偏见,改变行政职能机构“唯进口”认识,在分析仪器同等性能技术指标的条件下,加大对国产分析仪器的采购和使用,为国产分析仪器提供更好的应用空间,并重视国产分析仪器应用技术研讨和仪器展示,让技术同行了解国产分析仪器性能指标以及应用的比对结果。同时,通过媒体、网络、论文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国产分析仪器的宣传力度,树立国产分析仪器技术可行、质量过硬的正面形象和品牌。
二是,进一步提升国产分析仪器的稳定可靠性和适用性,加大推动分析测试专用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由于低价市场竞争等原因造成企业对产品投入不足、工艺水平和行业基础差、对高性能产品的技术掌握不够成熟等问题,使国产分析仪器的稳定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使用户对国产仪器失去了信任,从而制约着国产分析仪器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国产分析仪器的稳定可靠性,解决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一大瓶颈问题,才能使国产分析仪器更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此外,我国分析测试行业仍然存在机构小、散、弱特征,集约化程度较低,技术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在保证分析仪器合规和稳定可靠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分布特点、专业领域、实验要求和操作习惯存在的差异,从适用性、便捷性、高效性等方面加强研发与改进,研发出系列针对性强、操作便捷、经济高效的分析测试专用仪器,如测汞仪,并大力推广应用,满足我国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国产分析仪器的美誉度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三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和应用示范。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增加政策扶持和资本支持,针对目前国产分析仪器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重复建设、高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做好国家和地区产业规划。其次,建立分析仪器综合验评指标体系,研制相关技术标准,满足分析仪器行业国内外产品对标分析、制造企业产品验证评价和优化改进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推动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另外,还应通过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转变评价方式,提高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分析仪器研制的重视程度。